澄园书院 杨炀 张诗雅 高玥 报道
11月6日下午,澄园书院有幸邀请到大阳城集团娱乐副教授王军,在澄典书屋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城镇经济生活”的精彩讲座。本场讲座由副经理颜银根主持。
讲座伊始,王军阐述了文化和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由此衍生出了文学与经济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外在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学走向新生,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小说的发展更是印证了这一观点。但从中国文化的奠基、血脉——儒家文化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正统文学对经济是带有藐视色彩的。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文学作品中的经济生活,会引发道德和利益的选择,而儒家文化向来推崇舍生取义、重情轻利的,这就使得侧重于研究经济生活的文学作品难以展开手脚演绎。
如何破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并寻找其契合点呢?王军建议,要改变看待经济生活的角度。而当代社会也在推动这种可能性,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地位不停上升,人们对经济的看法正在变得越来越积极向上。从前人们敬仰的多是政治楷模、军事楷模,而今,一批经济楷模得到了更多人的赞许和学习。对待文学作品中的经济生活,只有从认为经济是资本逐利的舟中,转移到理解经济作为个人生活一部分的舸上,文学与经济才能实现共通,从而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在第二部分中,王军着重介绍和辨析了都市、城镇和农村这三者间的内涵和关系。城镇概念的建议,大概可以追溯到学者费孝通的著作《乡土中国》。在这本书中,经济界达成了对城镇的统一认识,但是此时文学界并没有表明态度。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城镇文学第一次被正式建议。文学样式也由原来的二分都市文学和乡土文学转变为包含小城镇文学在内的三分模式。
随后,王军通过列举个人以及学生的研究统计成果,展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城镇经济生活。他向同学们分享了《月下小景》和《边城》中景色描写的片段,突出表现乡土文学和小城镇文学的特点。
最终王军指出,对于小城镇文学,大众依然偏重于感受它的美学价值和美学功能,但他更鼓励同学们能从社会认识功能去认识城镇的社会中心和本质,这对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